Status | 已發表Published |
「人生客路永沒平」:許鞍華的旅程電影與香港意識 | |
Alternative Title | Travel and Hong-Kong-ness in Ann Hui's Films |
Lei, C. P. | |
2018-12-01 | |
Source Publication | 許鞍華電影四十 |
Publication Place | 香港 |
Publisher | 三聯出版社 |
Pages | 46-58 |
Abstract | In a book about the Hong Kong female director Ann Hui,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presentation of journey and mobility in her films, and examines how Hong-Kong-ness and local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re hidden in her writing of the spatial experiences of a Hong Kong family. 「香港故事總是變成關於其他地方的故事,彷彿香港文化本身並非一個主題。」Ackbar Abbas (1997)這樣說。香港曾經歷移民潮,數十萬人移居海外,再加上香港本身就是個移民城市,這使得不同導演紛紛從流動題材訴說香港故事,探索香港身份。 最富代表性的香港女導演許鞍華也拍了好幾部旅程電影,包括「越南三部曲」《來客》、《胡越的故事》及《投奔怒海》,以及《客途秋恨》、《極道追踪》及《上海假期》等。這些電影不但反映了一個世代的流離,而且更書寫出這個城市的某種特性——「香港性」(Hong-Kong-ness)。 本文以文本分析的方式,在今日香港的脈絡用後殖民理論的框架重讀《客途秋恨》中的歷史書寫。在這部許鞍華的半自傳電影中,一個香港女子尋訪家族歷史的時空之旅同時牽涉香港歷史。許鞍華的個人成長故事背後是香港發展、中國近代史,甚至是世界歷史。這些微觀與宏觀的歷史,藏在電影繪畫的地圖中:香港、澳門、大陸、日本、英國、加拿大。電影的論點是:所有「異域」都可能是自身歷史的一部分。定義香港,一定要追溯這個有複雜歷史與移民背景的城市,如何跟異地、異國、異文化產生關係。 《客途秋恨》的歷史觀展現了香港難以定義的、無以名狀的文化身份。Homi Bhabha曾用樓梯比喻後殖民文化(1994)。樓梯代表了身體的流動、無家的認同及文化的曖昧。許鞍華的旅程電影就為這種後殖民樓梯空間作出了很好的詮釋:香港身份越是要說清,越是說不清;越是要聚焦香港本土,越要畫出一條一條的線,從香港連到不同地方。這種「香港性」為後殖民文化的討論提供鮮活素材。 |
Keyword | Hong Kong cinema Ann Hui travel Hong-Kong-ness |
Language | 其他語言Others |
ISBN | 9789620444197 |
The Source to Article | PB_Publication |
PUB ID | 43573 |
Document Type | Book chapter |
Collection |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|
Recommended Citation GB/T 7714 | Lei, C. P.. 「人生客路永沒平」:許鞍華的旅程電影與香港意識[M]. 許鞍華電影四十, 香港:三聯出版社, 2018, 46-58. |
APA | Lei, C. P..(2018). 「人生客路永沒平」:許鞍華的旅程電影與香港意識. 許鞍華電影四十, 46-58. |
Files in This Item: |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. |
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,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,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.
Edit Comment